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垦区公安局刑警大队的荣誉墙上,一枚枚功勋奖章熠熠生辉。每一枚奖章的背后,都镌刻着双份的坚守,一份属于英勇无畏的警察,另一份则属于默默奉献的警嫂们。周霞霞,作为副教导员姜兴辉的妻子,用十五年如一日的付出,将“警嫂”二字书写成一首动人的诗篇,用柔弱的肩膀为公安事业筑起了坚实的后方堡垒。
责任悄然扎根
2008年,周霞霞与姜兴辉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第一次前往刑警大队看望连续加班的丈夫姜兴辉,刑警队员们齐声喊出“嫂子”,如同一个庄严的使命,成为她人生角色的重要注脚,也让她初次体会到了警嫂身份的特殊分量。从那一刻起,她便明白,自己的生活将与公安事业紧密相连,会面临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
2009年,周霞霞怀孕了。妊娠反应严重的她,本应得到丈夫更多的陪伴和照顾。然而,正值多项重大安保任务交织,姜兴辉在岗位上忙得不可开交。周霞霞没有半句怨言,独自拖着笨重的身体往返医院产检。每一次在医院排队、检查,她都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和内心的孤独。她知道,丈夫肩负着更重要的责任,不能因为自己而分心。
当姜兴辉被选派赴沈阳刑警学院参加百日封闭培训时,周霞霞怀抱半岁的女儿微笑送别,坚定地说:“家里有我。”那笑容背后,是她对丈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她对家庭的担当和承诺。
独自扛起重担
2014年寒冬,周霞霞的婆婆突发重病住院。彼时大女儿年纪还小,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了她的身上。周霞霞每日奔波于医院、单位和家庭之间,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
凌晨5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周霞霞已经起床熬制病号饭。那升腾的热气中,饱含着她对婆婆的关爱和照顾。7点,她要送孩子到托育所,看着孩子稚嫩的小脸,她心中满是愧疚,但又不得不匆匆离开。下班后,她顾不上休息,连续几小时陪护在婆婆的病床前,细心地观察着婆婆的病情,为婆婆擦身、喂药。深夜归家,她还要准备次日的餐食,安排好家里的一切。
如此往复28天,周霞霞遇到任何困难总是自己解决,从未向丈夫单位提出援助请求。她知道,丈夫在工作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她不想让丈夫为家里的事情分心。她用自己的坚强和毅力,独自扛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
生活困境重重,毅然辞职
类似的场景在十五年间不断重现。大女儿幼升小的关键期,她全程辅导孩子的学习,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家中水电故障,她自学维修,成为了家里的“万能修理工”。
中国有句古训:“妻贤夫祸少,子孝母心宽。”周霞霞就是这样一位妇女,一位普通而又不凡的家庭妇女。她用弱小的身体支撑起整个家庭,用无限的热爱关注着公安工作,用爱的炽热燃起了丈夫投身公安事业的热情。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付出,但正是这份平凡中的坚守和奉献,让她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警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