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守望——喀喇昆仑深处!

发布时间:23年09月20日 信息来源:第三师党委政法委 编辑:李 忠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张文文

傍晚时分,新疆喀什边境管理支队库地边境派出所在夕阳照射下熠熠生辉,像一颗发光的宝石镶嵌在敷满褐色砾石的喀喇昆仑高原。

图为航拍新藏线。

这里是真正的无人之境,派出所大门正对着远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院子被孤零零地嵌在空旷的荒凉大地之上,只有一条笔直的公路从门前划过,伸向无尽远方。

图为库地边境派出所正面照片。

库地边境派出所隶属于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位于素有“天路”之称的新藏线219国道240公里处,驻地海拔3780米。

派出所管辖范围囊括新藏公路188公里的路段,守护着0.89万平方公里边境辖区,“天路”上最险峻的达坂和最狭窄的路段都在其中,主要担负边境管控、辖区治理、救援救助、抢险救灾等任务。

8月25日下午,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新藏线235公里处,两名游客自驾穿越新藏线时发生高原反应,车辆失控撞向路边的石桩,车身多处受损。

微信图片_20230919120117

副所长贾谭带领民警张运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情况进行评估后,发现人员意识清醒无大碍,随即对受困车辆展开救援,同时联系拖车将事故车辆送至山下,两名游客安全返回了县城。

这是库地边境派出所的日常,平均每周会接到三至四起救助类警情,在高原无人区,派出所几乎是身处险境人们的唯一依托。

为此,派出所专门设置了“天路救助站”,还配备了高原药品、制氧机、修车设备、方便食物等物品,绝大多数轻症高反患者,都能在救助站里得到缓解。

微信图片_20230919120129

9月11日,两名游客又来到派出所,还送来了一面锦旗。

原来,得到救助后的两名游客特意记住了派出所的位置,返回县城修好车,就去做了锦旗,再次上高原,也是为了亲自把锦旗送到民警手中,其中一位游客说道:“他们的出现,犹如神兵天降。”

对于派出所的民警来说,锦旗的到来,让他们即意外又欣喜,救助虽然只是工作日常,但对于远道而来的人们,是生的希望。

然而,也正是这些戍边民警日夜守在漫长清冷的高原天路,为翻山越岭而来的人们亮起了一盏盏温暖的灯,才让这荒芜戈壁生长出来爱意和善良。

“新藏线上,最容易出事的就是达坂,我们把派出所迁到的海拔更高、条件更艰苦、保障更困难的达坂之下,就是为了快速出警,为救助救援赢得宝贵时间。”教导员田超介绍道。

在巍峨磅礴的喀喇昆仑山脉之上,一年到头都覆盖着厚厚的积雪,看似弱不禁风的阳光温室,走进去却异常温暖。

太阳落山后,却是另外一番滋味。没有了光的喀喇昆仑就意味着没有了能量,温室内经历一整夜的无电无暖,温室外经历一整夜的风萧雪寒。

次日,清晨太阳出来了,光伏电站开始工作,手机传来了昨夜的信息,院子里浠沥沥地下起了的“小雨”,那是蛰伏在玻璃上的水汽寒了一夜,终于在太阳出来的那一刻暖了下来,流了下来。

“缺电就会缺网,通讯是派出所的大事!”民警苑炳鑫说。

为了能够保障通讯,派出所配备柴油发电机用来保障办公设备运行,配备卫星电话用来保障在无信号区域通联,就连民警们的手机,也配齐了各种类型的电话卡,生怕信号突然阻断错过群众的报警或者求助。

20多年前,老一辈戍边人在库地,扎帐篷、垒锅灶,凭着一峰骆驼一口锅,守护着0.89万平方公里边境辖区,不曾失过寸土

派出所年纪最小的民警严升说:“我们现在的阳光温室,也是老一辈戍边人无法企及的美好生活!”

民警们在温室里开辟空地,从山下拉来土壤,自己动手种活了辣椒、西红柿、豇豆、油麦菜、韭菜等蔬菜,还有零星几棵桃树、杏树、无花果树。成为了派出所的能量补给站。

食物、热量、氧气和水,这些必不可少的东西,常常因为习惯而让人们忽视了它们带来的重要性而在补给困难、氧气稀薄的喀喇昆仑高原,简单的幸福都足以让大家忘却边境的苦寒。

今年夏天,田超带着家人去海边度假。在沙滩散步的时候,轻柔的海风吹在脸上,田超感觉一瞬间有些恍惚。

图为库地边境派出所民警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

常年驻守高原,在凛冽寒风的雕刻下,田超的面庞如同喀喇昆仑的岩石一般坚毅。看着沙滩上舒适惬意的游人们,他却想到高原戍边民警苦苦熬过的封山期。

走在热闹的人群中,田超转过头对身边的妻子说:“人们能过上现在这样的日子,这其中跟我们也有一些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