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就这样 他们爱上了兵团

发布时间:22年03月18日 信息来源:第十一师党委政法委 编辑:李 忠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杨晓芳

2021年的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党委政法委来了几个新面孔,他们是“2021年十一师”新招录的工作人员,都是刚大学毕业从外省来到兵团的大学生。可以看出,他们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对于兵团的好奇与向往。

初来乍到,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当然要趁着这股劲头,让他们好好了解一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传道授业解惑

“谈心式聊天”上班第一天,单位就为新同志们举办了欢迎仪式。“大家都是90后,年纪甚至比我的孩子还小,很高兴大家来到我们单位,希望大家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工作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我们一定会尽力解决。”领导的话,让大家安下心来,开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刚开始报考的时候,我以为新疆遍地是沙漠,兵团是个军队,还好奇军队里咋还招公务员?总是在新闻联播中,听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名字,结果到了这里,才发现兵团和其他省份是一样的。这里有很多高楼,夏天会有很多甘甜的水果,简直幸福感爆棚。”小杨的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现场的气氛也变得活跃了起来。初来乍到的孤独感,渐渐在温暖如家的交谈中,慢慢消散……

“这个老师不一般”对新同志们本着“有利于指导、有利于培养、有利于工作”的原则,通过签订导师带徒协议,为每一名新来的同志都配了一名“老师”,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

“老师”是业务上的领路人。工作上随时解答你的疑问,耐心且细心,可以称得上是手把手教学。“有师傅了,取经也不难了。”新来的同志小寅高兴的说道。

同时,这样的“老师”,还是生活上的贴心人。对于生活惯南方的同志来说,气候、饮食等都有许多差异。刚开始,多少会有些不适应。其实,不必担心,老师都会给你一一解决。

北方气候干燥,老师从家里拿来了加湿器;南方人爱吃米,那正好,偶尔开个小灶,老师亲自下厨,为新同志做几道家乡美食......

“小杨,来到新疆几个月了,有没有谈对象的打算呀?”

“小巴,来这里还适应吗?有没有想家呀?”

“小程,从部队退役后,来到咱们十一师还习惯吗?”

老师的关心,就像家人的亲情一般,无处不在。

“老师不仅仅是老师,更像是我的家人,在遇到阴霾时,给予我力量,让我在进入社会时,不至于那么迷茫,这叫我怎么能不爱兵团!”小袁坚定而又自豪地说。

红色主题游

既然大家还不太了解兵团,那就到实地去看看。说走就走,在党支部成员的带领下,新同志们来到了五家渠将军纪念馆,通过一段段的历史记载,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就是对南泥湾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讲解员诉说着兵团历史,引导教育年轻干部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从不熟悉兵团,到了解兵团;从听兵团故事,到参与兵团建设工作,新同志们对兵团逐渐产生了亲切感,把兵团当作了自己难以割舍的第二故乡。

打铁还需自身硬

年轻干部只有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才能练就不负时代使命的过硬本领、扎实作风。为了新来同志更好的融入兵团,部门为他们专门配备了《建工师志》、《长安杂志》、公文写作等书籍,帮助他们了解兵团,融入兵团,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公职人员的身份转换。

积极组织新同志们参加政治培训,通过大培训、大比武、大练兵,引导其树立注重实干实绩、鼓励担当作为的正确导向。不到半年,新来的五位同志都已经参加过了不同形式的政法系统培训,逐渐开始独立参与政法工作。
    就这样,他们来到兵团已经半年,脸上的稚气已经褪去了几分,对建设兵团的信心,也愈发坚定。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更努力,更加细心,用心用情做好政法工作”小殷坚定地说。

是啊,年轻干部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更是任重道远。只有通过深学细照笃行,不断深化对自身成长规律的认识,在担当时代使命中尽快成长起来,才能真正为兵团高质量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相信通过年轻同志们的不断努力,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磨掉稚气、练出真功,终能成长为兵团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