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夜半战友打来电话,兵团传承的故事催人泪下

发布时间:20年10月21日 信息来源:第八师钟家庄监狱 编辑:宣教处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徐一翔

一线忙了一天,去水房洗漱完刚准备躺下,发现警务通有未接电话。心里不由一颤。赶紧解锁看看是谁,原来是在外参加兵团监狱系统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张德旺。我也心里略微放松,赶紧电话回了回去。

22108c2cb572f9725606f09d77039f5

兵团监狱民警张德旺

电话接通,寒暄几句,德旺便向我分享起今日学习的见闻与心得。一直都是这样。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德旺都是我的前辈,他对待工作总是认真负责,作为狱政管教总是会教我很多工作方法与心得。这次也不例外,主动分享学习心得,必然是比较重要的。

分享的内容是德旺今天参加的一个讲座。一位来自上海的老革命、老支边、老兵团人李梦桃老人,关于他扎根祖国西北边陲,践行初心使命的故事。

85300b3b282a2607b111cee04e65dc0

李梦桃老人

故事是这样的:1964年,年仅16岁的李梦桃初中刚毕业,响应党和国家支援祖国边疆、开发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从黄浦江畔来到天山脚下。1970年,由于新疆北塔山牧场急需医务人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组织部决定调李梦桃到那里去当卫生员。李梦桃也正想到更偏远艰苦的地方去磨练自己,于是他二话没说,行李一背就上了汽车。经过几个昼夜的颠簸跋涉,李梦桃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即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蒙边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北塔山牧场。

由于语言不通,李梦桃无法与哈萨克族牧民交流,无法顺利开展工作。于是,他给自己定了任务,先过语言关。从此,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里就多了一个汉族干部的身影:和他们一起吃硬邦邦的粗面馕,一起喝热腾腾的酥油茶,一起骑马走遍了北塔山的角角落落。两年后,他已能操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与农牧民拉家常了。

cc2d719af434370bd17d4ed76892467

李梦桃老人巡诊

北塔山牧场是农六师最偏远的一个边境牧场,山体纵横交错、少有树木,山区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严酷。这不仅与李梦桃曾经十分熟悉的江南风光有天壤之别,也跟他来之前所想象的山花烂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相去甚远。德旺说,七年前他也在北塔山牧场工作过一年多,对那个地方的恶劣环境深有体会,这也是他对李梦桃老人的经历感同身受的原因。

北上北塔山,扎根北塔山,住地窝子,吃玉米面,喝雪水成长。走遍了北塔山的沟沟坎坎。过冰滩,他摔断过尾骨;爬山梁,他摔伤过脊椎;黑夜出诊,他掉进过山泉。坚守36年,行程26万多公里,接生800多婴儿;他被少数民族同胞亲切地称为“哈萨克族人民的好儿子”。

从团场农工,卫生员到“马背上的医生”,自学考取副主任医师。捐款捐物,培养哈萨克族医务人员,保障北塔山医务工作后继有人。62岁光荣退休,仍初心不改、退休不退岗,继续为建设兵团、发展兵团贡献自己的力量。

b53e42684cae39401c8066fbf877901

兵团监狱民警与李梦桃老人合影

有一种坚守,是用生命支撑的;有一种奉献,是用青春书写的。李梦桃老人的生命因坚守而崇高深沉;因奉献而伟岸隽永。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各个战线上,还有许许多多像李梦桃老老人一样的奋斗者,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屯垦戍边的伟业。也正是他们以自己的忠诚、热血、乃至生命,在祖国的西北边陲筑起了一座永不移动的界碑。

故事分享完,在电话这头的我都能听出电话那头的德旺激动的情感,同时我也被李梦桃老人的事迹所感动了。

德旺说,老一代兵团人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行使命,肩负使命敢于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值得我们新一代兵团人学习。

我说,通过你分享的故事,让我这个来自江苏的新兵团人深刻理解了那十六个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的内涵。

电话谈至此处,我俩一致觉得,我们要把李梦桃老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好兵团故事,发扬兵团精神。在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带着责任、带着激情履行使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立足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实现人生目标与价值,为兵团监狱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