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一位基层民警的“朋友圈”

发布时间:19年12月09日 信息来源:兵团政法综治网 编辑:兵团政法委员会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侯万里

图片3

清晨,行走在十四师皮山农场,极目远眺之下,巍峨的喀喇昆仑山像一座天然屏障,守护着这一方水土一方人。

“兄弟,你可来了……”还没等唐飞踏进房门,布佐热·如孜大姐手里端着馓子、葡萄早早迎了出来。

布佐热·如孜大姐紧紧握着唐飞的双手,眼泪从脸上的道道皱纹滑落而下。一旁淘气的6岁女儿不停地把核桃和杏仁往唐飞口袋里塞。“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一个人真不知道怎么办啊!”

7年前,唐飞刚入警时,在皮山农场没有一个朋友。

上岗第一天,老教导员拍着他的胸脯说:“小伙子,在这里想干好这行,就要学会和老百姓交朋友”。

如今,唐飞在皮山农场的维吾尔族朋友已近万人,占团场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一份耐心 结识朋友

自小,唐飞就有一份警察情怀。

电视荧幕里,看到坏人犯案得意洋洋,他气得捶胸顿足;看到坏人带着手铐送进囚车,他会拽上小朋友们开个“庆功会”。

2012年,唐飞成功考上十四师和田垦区公安局喀尔塔格孜派出所,如愿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从和田赶往皮山农场的路上,唐飞幻想着自己身着蓝色警服,冲在打击犯罪、抓捕罪犯一线的场景。

沙漠、戈壁、芨芨草……眼前的荒凉、3个多小时的颠簸,唐飞从警的信心低到了冰点。

一行7名新警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平房里,当晚,因为条件艰苦,跑了一个。

那晚,唐飞度过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失眠夜。

唐飞不信邪,非要较个劲。从北疆来的新警能坚持,我一个南疆娃还有啥说的?

六连共有3600多名维吾尔族群众,汉族干部就仨,语言基本“零沟通”。

第一次入户走访,刚进屋,连队职工热情地邀请维吾尔族辅警坐下寒暄起来。唐飞站在一旁,不知所从。过了一阵,大家才看到他,不耐烦地给他让座。

回来后,唐飞暗下决心:学!

他撒腿跑向书店,买回厚厚一摞维吾尔日常用语的有关书籍。稍有空闲,他便向维吾尔族辅警请教。

为了拉近和职工的距离,唐飞给自己取了个维吾尔族名字——阿拉木汗。刚开始,大家都笑他,他却不知缘由。后来一打听,这是个女人名。

唐飞闲不下来,整天琢磨着如何让维吾尔族群众尽快接受他。

每次入户走访,他都花上几分钟时间,用一口不太流利的维吾尔语介绍自己。遇到不会的,他就微笑着连手带脚一块“上阵”。

职工阿卜力克木·马木提在连队是出了名的倔老头,唐飞第一次到他家走访,连门都没让进。

唐飞没放弃,一次、两次……甚至站在门口介绍自己。

老人拗不过去,便把唐飞请进家。自那后,唐飞一有空便到依布拉依木家,挑水、喂羊,什么活都抢着干。

每次离开时,老人趁他不注意,往车上塞些水果,唐飞都会悄悄放回原处。

唐飞干警察算是“半道出家”,之前当过老师、干过机械修理工。

可唐飞坚信,干一行只要耐心、肯钻,没有干不成的事。

2017年,皮山农场辖区内的警务站陆续建成,因为业绩突出,唐飞被调至4号警务站担任站长。

8名辅警,原来大都在家务农,别说应急处突,连最基本的联防拉动都无法做到。

警务站管辖着团场最大的三个居民小区、一个最大集市,还有医院、学校等,打架斗殴、纠纷案件时有发生。

怎么办?唐飞急得直跺脚。

一次偶然机会,他在网上看到介绍内地警务站管理经验的相关视频,兴奋不已,决心一试。

白天,唐飞带着辅警们巡逻、走访;晚上12点之后,大家进行警务技能训练。

一个月之后,辅警们被练成了一支虎虎有生气的队伍,辖区发案率降到全局最低。

这一年,唐飞被评为“兵团二十佳社区民警”、“自治区便民警务站先进个人”。

一份诚心 呵护朋友

“唐警官,我的户口本找不到了!”今年1月,十一连居民米吉提·艾山给唐飞打电话说道。

原来,米吉提·艾山之前有个手写的户口本,2003年前往叶城打工后,户口本丢失至今尚未补办。

回到团场后,到派出所一查,根本没有自己的户口信息。眼下,他即将和新找的老伴办理结婚手续,可没有户口本,只能两地分居,这才着了急。

“放心,我帮你办!”唐飞满口应了下来。

走访连队退休干部、寻找当年的户口底册,唐飞跑了多少趟自己早已忘记,但那本泛黄的笔记本里却记得清清楚楚。

3月30日这天,当唐飞将户口本交到米吉提·艾山手中时,他操着国语激动地说:“谢谢你!我的兄弟!”

派出所副所长秦涛跟唐飞开玩笑:“啥事都管,啥心都操,把头发都操白了!”

的确,36岁的唐飞原本应该满头黑发,如今却已花白。

唐飞说,能给维吾尔族朋友们办好一些“小事情”,消除一些“小隐患”,解决一些“小问题”,是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九连警力弱,大多为新民警,唐飞去之前,一个月连发三起盗窃案。

“那些羊是我们的命根子啊!”几名维吾尔族大叔跑到警务室,嚎啕大哭。

早上开晨会,唐飞对民警们讲,破不了案,群众把警务室叫发面室,这是我们的耻辱!

他带着大家挨家挨户走访,逐一了解情况,一个犯罪团伙的轮廓在唐飞的脑海里逐渐清晰。

“大多为16至18岁的连队闲散青年!”唐飞回忆道,他们很快锁定了嫌疑人,并将其抓获,挽回群众财产损失价值近三万元。

五连在皮山农场十分“出名”:流动人口最多、重点人员最多、群众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最大。

唐飞心里清楚,哪个方面出了问题,自己都要脱掉这身警服。

因此,长期的基层锻炼,让他练就了“火眼金睛”的本领。

一天,他带着民警来到职工阿卜力克木·米吉提家里,发现他的妻子行迹非常可疑。唐飞故作不知,一直暗中观察。

“肯定是受了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心有判定后,唐飞没有犹豫,立刻上前制止。

“如果没有你,我们这个家就完了!”阿不都米吉提泣不成声。

法律意识淡薄是前些年皮山农场职工最大的特点之一。

“一个连队3000多人,超生近200人!”唐飞说,无形之中给这些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让贫者更贫!

六连职工麦麦提敏·胡夏伍孜一家仅靠5亩地维持生计,还超生了一个孩子。

为了给孩子落户,他们到处找“关系”,希望唐飞开个“后门”,免去社会抚养费。

唐飞掏兜:“不够了再来找我。记住,要守法!”

各种原因聚集,控申案件在皮山农场时有发生。

控申工作说白了就是处理老百姓上访,有人戏言,宁上一次战场,不接一次上访。

唐飞不怕,他说,公安,公安,心中只有“公”,人民才能安;警察,警察,前面为什么加“人民”二字?就是让我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警察。

谭某等15人受吴某雇佣,在吴某承包的九连工地务工。

然而,仅仅干了一个月,因工期调整,谭某等15人无工可做,便找到吴某结算14.75万元工钱,计划前往和田打工。

吴某坚决不允,双方争执不下,闹到了连队和团场司法所。

值班人员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急忙拨通唐飞的电话“赶紧过来,双方情绪十分激动,随时可能冲突!”

唐飞放下手头工作,急忙驱车赶往现场。

“咱们分头做工作,记住,一定要依法办事!”唐飞吼了起来。

6个小时后,双方达成和解,一起群体性事件最终得以避免。

一份真心 感动朋友

在皮山农场,除了妻子孩子,唐飞没有任何亲人。

他却说,团场的维吾尔族群众都是他的亲人。

97岁高龄的阿卜杜克热木·吉力力有两个孩子,女儿在叶城县上班,偶尔才能回来;儿子赋闲在连队,却整天不着家。

唐飞得知这一情况后,赶紧联系团场周边企业,让阿卜杜克热木·吉力力的儿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图尔尼萨·依米提今年92岁,是连队的一名孤寡老人,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连吃饭都成问题。

唐飞二话不说,每天坚持给老人送饭。

遇到紧急任务,他就安排警务室辅警前去送饭,一顿不曾落下。

整整两年。

“这个巴郎子,亚克西!”吐热尼莎老人逢人便说。

九连职工布佐热·如孜的丈夫因为犯案判刑入狱,一家五口的生计落在了这个女人肩上。

90岁的岳父、73岁的父亲,还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邻居们瞧不起她,朋友们躲着她,布佐热·如孜顿时觉得那么无助。

唐飞不忍心,赶忙联系团场相关部门,给她争取了低保名额,送去了扶贫羊。

冬季即将来临,布佐热·如孜买了车煤。车到门口,她哭了:怎么卸啊!

正在犯愁之际,唐飞带着辅警赶了过来。

“他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团场的维吾尔族老百姓都认他!”六连警务室民警艾则孜·托合提如则如是说。

今年30岁的艾则孜·托合提如则不仅和唐飞同一批入警,还一起并肩作战了一年多时间。

长期的相濡以沫,让他对唐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实在。

艾则孜·托合提如则的妻子即将临产,一摸兜:糟了!钱没带够!

他掏出电话,第一时间打给唐飞。

“3000块!够不够?”

“谢谢,我的兄弟!”电话这头,艾则孜·托合提如则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四号警务站民警玉素普·阿不力米提的母亲年事已高,突发心脏病被送往医院。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坚持上班,却因情绪低落被唐飞识破了“真相”。

“给你放三天假,回去好好照顾‘阿帕’(国语意为母亲)!所里我去说!”唐飞拍着他的肩膀说。

后来,玉素普·阿不力米提才知道,这三天的工作都由唐飞一人承担。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唐飞说,从警7年来,最亏欠的就是家人。

妻子唐圆圆过生日,他从未买过生日礼物和蛋糕。

岳母去世,他因为值班备勤没能赶回四川老家送老人最后一程。

一次,唐圆圆在学校加班,唐飞在派出所加班,凌晨回到家中才知道,两个孩子饿得用凉水泡面吃。

当时,唐飞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今年,唐圆圆终于盼到了唐飞从警以来的第一个假期。他们一家自驾游,去了和田市、叶城县。

8天时间,虽然短暂,但唐圆圆说,那是她和孩子最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