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法建设/政法文化/五湖四海聚兵团
迟来的书缘
发布时间:18年11月21日    信息来源:兵团监狱管理局    编辑:
【字体:    】   打印本页    
作者:张乐鹏

论外面的世界、季节,用什么颜色渲染,从西方到东方,从非洲人类起源到我国黄帝时期的仓颉造字,从莎士比亚的歌剧到楚辞汉赋,书,纂刻了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传承了人类文化的积累衍生。

买书,读书,温故而知新,似乎一生有限的日子就是书的每一页,文字精神的滋养总是催生心头一种奋进的动力——在人生修行的路上,涅槃生命的心路历程,总会被每一页的风景感动。正如罗曼罗兰所言: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读书的过程,亦是慢慢培养鉴赏力的过程,这种重要的鉴赏力源于品鉴文字素养的沉淀。

好比一个人站在山巅,山谷的莺飞草长,山腰的流岚浮云尽收眼底;反之一个人处在山脚,坐井观天而读书,便什么也看不见,读书便是掩耳盗铃了。所以,读书多的人,越发觉得自己浅薄渺小;真正读书的人,因为渊博所以谦卑,从不虚妄膨胀。还记得青春期时,总觉得外国的文学高级,大量涉猎欧美作家的著作。

一套《莎士比亚全集》,曾几次拭去表面的灰尘逼着自己努力的拿起来,可是每当读到第四页,总是昏昏欲睡,难以为继。并非翻译的问题,朱生豪的译本无懈可击。用当今00后的话讲,“嗨”不到那个点上。

回想起那个时期的读书,其实是驻足在文字灵魂的边缘,好比看电影和读书之前,会下意识的去豆瓣看看评分情况。傻呀,置身庸俗文化掩盖精神文化的时代,一个依靠点击率去衡量评判成功与否的时代,靠评分去判断艺术文字的高下,结果言情小说总是高过楚辞汉赋,简直是低智。然,拨云见日,浮华迷雾的尽头是破晓负重的前行。

有些书,今天读不了,不代表你明天会读不进去,不能急,慢慢来。

忘记了时日,偶然一抬眼看见父亲书架上的《全唐诗》,虽然我的古文言功底让自己汗颜,如同隔岸赏花,老远看得对岸嘉树有荫,可是总是过不得河去。怎么办?必须退回去,重新学习古文。只为,我不想让这种凝练的语句有天成为犹如当今捏面艺人手中可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继承。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在苦读李渔的《笠翁对韵》,寻觅那一页感性文字元素沉淀的小舟。越到后来,越往里收了,喜在中国的传统文字里打转,这才是老祖宗源头性的东西!

斯坦因在所著《沙埋阗废墟记》一书中用惊叹的语气感叹“以往站在慕士塔格峰上,看到的任何景色都无法与之媲美,东方高耸着的昆仑顶峰,被耀眼的冰川分割开来的奇异成群的山脊”。

天之高焉,地之古焉,泱泱大国,灵魂系也。一个民族最初的强悍是同大气磅礴的自然环境相关的,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是以特定的地域氛围,时代意识和多种民族色彩的交融笔墨催生的。

穹庐云月,飞泉戈壁,平谷沃野,塞外江南,王陵古刹,先人文字的灵动,恰在山水之间跃然纸上:席卧在绿茵修竹下,听涛幽鸟逐鸣,鉴读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碧桃满树,风日水滨”的江南情韵,歌一曲“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的心旌摇曳,或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悲壮雄奇。

不禁感叹那张扬的原始的自然生命力,不屈的生命激情,雄阔、沉凝的意象,悲凉、悲苦、悲壮的忧患意识,是中国人传承的为之崛起而读书的质核和根系。

然而,读懂有些书籍,却需要阅历的沉淀。

比如《红楼梦》,威慑于各路大家的盛赞,不同年龄段捧起,总是有着不同的斩获;亦如鲁迅先生的文章,回想我青少年时的少不更事与叛逆,几乎碰都不碰。然工作以后,再次品味他的文章,文字中的人格魅力愈发凸显,这,便是迟到的书缘。

现代的城市越来越繁华,文化越来越多元。

或许在有些人眼里,总觉得书中的世界是堂吉诃德的脆弱美梦,是桃花源记。然而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书本文字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真善美,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只有那些志存高远,抵御商业烙印的俯首弄姿与沽名钓誉的欲望犬儒,不随一时社会舆论变迁而沉浮的书本,才是经久不衰的艺术。

相关新闻